针对大陆记忆体巨头 传美光将发动专利战
* 来源 : * 作者 : admin * 发表时间 : 2020-10-08
据台湾媒体报道,继华为禁令后,美国商务部也对大陆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祭出出口管制,美国半导体生产设备商在没获得出货许可证之下,将难以维持与中芯国际的业务往来。最新消息传出,美国记忆体大厂美光有意对大陆记忆体巨头长鑫存储发动专利战。
早在华为2019年5月被列入实体清单之前,2018年10月下旬,大陆DRAM大厂福建晋华作为大陆半导体制造重点企业之一,同样遭到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,理由是危害国家安全等。由于背后部分技术来自联电,美国司法部同年11月起诉福建晋华、联电的相关人员。
据《科技新报》报导,供应链消息指出,长鑫存储积极布局 DRAM 专利,但记忆体模组厂商近期陆续遭到美光关切,加上陆美科技产业竞争,若擦枪走火很有可能又爆发专利战,如同当年福建晋华事件。
长鑫存储身为大陆DRAM的指标厂商,先是在2018年试称是自主研发的8GB DDR4 DRAM 记忆体模组,2019 年第 3 季推出8GB LPDDR4 记忆体样品,预计在今年月产能达到2 万片。长鑫存储本身就有1座 12 吋晶圆厂,预计今年底月产能7~8 万片,未来产能利用率满载将达12万片,并还有两期晶圆厂建设。
不过,市场传闻美光正在盯着长鑫存储产品的工程样品,甚至开价100万元人民币想取得,来进行逆向工程,但遭到长鑫存储快速回收,知情人士透露,该款被回收的第一版工程样品真的有仿造的迹象,但第二版已经变更过设计,但美光仍未放弃。
就DRAM市场来看,底层专利基本上已经被美光的堆栈式设计垄断,想要完全避开非常困难,就算长鑫存储取得Qimonda专利库,作为专利战的筹码,但长鑫存储推出的产品与Qimonda落差太大,美光若抓到关键证据,长鑫存储恐在劫难逃。
中国制造推动大陆科技产业发展,以记忆体方面,位于武汉的紫光集团投资的长江存储,与合肥长鑫、福建晋华并称大陆3大记忆体生产基地,总投资规模达5,000 亿人民币。
福建晋华在遭到美国政府制裁后,产能几乎陷入停摆。被市场誉为台湾DRAM教父的前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高启全,在2015年10月退休,并转战紫光,同时担任长江存储执行董事及代行董事长、武汉新芯执行长等职位,就是要抵抗当时在记忆体领域独霸的三星电子。
这5年期间,高启全替长江存储成功开发Xtacking 技术,今年4月完成128 层 3D NAND研发,并加速3D NAND 技术,追赶三星、SK 海力士等大厂。不过,高启全在5年合约期满后,转进台湾再生晶圆厂辛耘,于湖北投资12吋再生晶圆厂。
早在华为2019年5月被列入实体清单之前,2018年10月下旬,大陆DRAM大厂福建晋华作为大陆半导体制造重点企业之一,同样遭到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,理由是危害国家安全等。由于背后部分技术来自联电,美国司法部同年11月起诉福建晋华、联电的相关人员。
据《科技新报》报导,供应链消息指出,长鑫存储积极布局 DRAM 专利,但记忆体模组厂商近期陆续遭到美光关切,加上陆美科技产业竞争,若擦枪走火很有可能又爆发专利战,如同当年福建晋华事件。
长鑫存储身为大陆DRAM的指标厂商,先是在2018年试称是自主研发的8GB DDR4 DRAM 记忆体模组,2019 年第 3 季推出8GB LPDDR4 记忆体样品,预计在今年月产能达到2 万片。长鑫存储本身就有1座 12 吋晶圆厂,预计今年底月产能7~8 万片,未来产能利用率满载将达12万片,并还有两期晶圆厂建设。
不过,市场传闻美光正在盯着长鑫存储产品的工程样品,甚至开价100万元人民币想取得,来进行逆向工程,但遭到长鑫存储快速回收,知情人士透露,该款被回收的第一版工程样品真的有仿造的迹象,但第二版已经变更过设计,但美光仍未放弃。
就DRAM市场来看,底层专利基本上已经被美光的堆栈式设计垄断,想要完全避开非常困难,就算长鑫存储取得Qimonda专利库,作为专利战的筹码,但长鑫存储推出的产品与Qimonda落差太大,美光若抓到关键证据,长鑫存储恐在劫难逃。
中国制造推动大陆科技产业发展,以记忆体方面,位于武汉的紫光集团投资的长江存储,与合肥长鑫、福建晋华并称大陆3大记忆体生产基地,总投资规模达5,000 亿人民币。
福建晋华在遭到美国政府制裁后,产能几乎陷入停摆。被市场誉为台湾DRAM教父的前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高启全,在2015年10月退休,并转战紫光,同时担任长江存储执行董事及代行董事长、武汉新芯执行长等职位,就是要抵抗当时在记忆体领域独霸的三星电子。
这5年期间,高启全替长江存储成功开发Xtacking 技术,今年4月完成128 层 3D NAND研发,并加速3D NAND 技术,追赶三星、SK 海力士等大厂。不过,高启全在5年合约期满后,转进台湾再生晶圆厂辛耘,于湖北投资12吋再生晶圆厂。
至于ZG集团,今年以来面对庞大债务压力,更在今年9月ZG2018年发行、2021年1月到期的10.5亿美元公司债价格崩跌,传出ZG集团债权银行成立债委会解决问题,尽管遭到否认,但根据外国财经媒体统计,ZG集团在大陆境内814亿人民币有息债将在1年内到期。
紫光集团光是营运就相当沉重,是否能延续高启全所安排的3D NAND 技术发展进程,值得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