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现下世代“记忆体内运算”的关键?铁电记忆体商用还有多远?
* 来源 : * 作者 : admin * 发表时间 : 2022-03-04
现今半导体产业持续朝向更小的制程节点迈进,包括 DRAM 与 NAND Flash 已开始面临到元件微缩的严苛技术挑战。基于 HfO2 材料之铁电记忆体不仅有更大的尺寸缩微空间,也可实现 3D 结构整合,甚至具备多位元储存的可行性。然而,其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技术挑战和未来前景呢?
在新兴的记忆体技术选项中,目前最受到业界期待、最有潜力可突破 von Neumann 架构瓶颈,成为下一阶段记忆体内运算(In-memory Computing)建构基础者,当属“铁电记忆体”。现今记忆体市场仍以 DRAM 与 NAND Flash 为主流,采用二氧化铪(HfO2)材料的铁电记忆体,不仅具有高极化密度,可大幅缩减记忆胞面积,其良好的镀膜保形特性也有利于以半导体制程建构高积集度的 3D 结构。
就目前的研究进展,铁电记忆体有可能超越 NAND Flash 储存密度、维持永久记忆时间,又有比 DRAM 更快的写入速度,及近似 DRAM 的耐久性。因此可合理期待,未来它将是弭平 DRAM 和 NAND Flash 界线、实现“储存级记忆体”与“记忆体内计算”的下世代记忆体关键技术。
事实上,铁电记忆体的技术已发展超过 50 年了,由于其驱动原理是利用电压来改变位元状态,不是使用电流,元件读写时所需的功耗极低。同时,此元件也具备非挥发性、耐久性及转换速度超快等特点,因此一直被视为储存应用的理想技术。
然而,早期的铁电记忆体发展大多是采用基于钙钛矿族的锆钛酸铅(PZT)来制作,碍于该材料本身的压电特性复杂及制程上保形沉积困难等限制,其产品应用仅局限于利基市场。而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常见材料 HfO2 被发现具有铁电相特性,且该材料的应用制程复杂度低、成本上更具优势,才终于为铁电记忆体推升另一波新的产业发展契机。
长远来看,迈向高密度储存应用的独立型(standalone)记忆体市场极具有潜力,原因在于单一记忆胞可储存 3 个位元的技术已实现 ,且类似 3D NAND Flash 快闪记忆体之垂直式 FeFET 记忆体元件结构也成功展示,透过适当的技术整合是相当有机会的。另外,FeFET 记忆体在神经型态运算的系统中亦可扮演突触 与神经元的角色,是未来 In-Memory Computing 架构中极具潜力的记忆体技术。
铁电记忆体前景可期,期待早日完成策略布局
综观记忆体技术走向,随着“记忆体内运算”的发展,铁电记忆体不仅在先进制程、元件微缩,甚至多位元储存上,都具备可行性与前瞻性,也因此受到学界与业界的高度瞩目。虽然目前仍需克服耐受性上的不足,不过仍是未来记忆体内运算架构中,极具潜力的记忆体技术。
本篇原文作者中国台湾清华大学巫勇贤教授,多年来致力于铁电记忆体的学术研究,其团队曾发表过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,皆已刊登于国际知名期刊,去年也获选为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的期刊封面与编辑精选。目前也与闳康科技进行产学合作,以其专业检设设备与技术,共同推动铁电记忆体研究发展。
然而,欲在铁电记忆体产业取得领先地位,除了于元件创新技术上须具备优势外,相关的电路与系统封装整合技术也是关键,也期待后续能看见产官学界及早掌握契机,协力进行完整策略布局。
在新兴的记忆体技术选项中,目前最受到业界期待、最有潜力可突破 von Neumann 架构瓶颈,成为下一阶段记忆体内运算(In-memory Computing)建构基础者,当属“铁电记忆体”。现今记忆体市场仍以 DRAM 与 NAND Flash 为主流,采用二氧化铪(HfO2)材料的铁电记忆体,不仅具有高极化密度,可大幅缩减记忆胞面积,其良好的镀膜保形特性也有利于以半导体制程建构高积集度的 3D 结构。
就目前的研究进展,铁电记忆体有可能超越 NAND Flash 储存密度、维持永久记忆时间,又有比 DRAM 更快的写入速度,及近似 DRAM 的耐久性。因此可合理期待,未来它将是弭平 DRAM 和 NAND Flash 界线、实现“储存级记忆体”与“记忆体内计算”的下世代记忆体关键技术。
事实上,铁电记忆体的技术已发展超过 50 年了,由于其驱动原理是利用电压来改变位元状态,不是使用电流,元件读写时所需的功耗极低。同时,此元件也具备非挥发性、耐久性及转换速度超快等特点,因此一直被视为储存应用的理想技术。
然而,早期的铁电记忆体发展大多是采用基于钙钛矿族的锆钛酸铅(PZT)来制作,碍于该材料本身的压电特性复杂及制程上保形沉积困难等限制,其产品应用仅局限于利基市场。而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常见材料 HfO2 被发现具有铁电相特性,且该材料的应用制程复杂度低、成本上更具优势,才终于为铁电记忆体推升另一波新的产业发展契机。
长远来看,迈向高密度储存应用的独立型(standalone)记忆体市场极具有潜力,原因在于单一记忆胞可储存 3 个位元的技术已实现 ,且类似 3D NAND Flash 快闪记忆体之垂直式 FeFET 记忆体元件结构也成功展示,透过适当的技术整合是相当有机会的。另外,FeFET 记忆体在神经型态运算的系统中亦可扮演突触 与神经元的角色,是未来 In-Memory Computing 架构中极具潜力的记忆体技术。
铁电记忆体前景可期,期待早日完成策略布局
综观记忆体技术走向,随着“记忆体内运算”的发展,铁电记忆体不仅在先进制程、元件微缩,甚至多位元储存上,都具备可行性与前瞻性,也因此受到学界与业界的高度瞩目。虽然目前仍需克服耐受性上的不足,不过仍是未来记忆体内运算架构中,极具潜力的记忆体技术。
本篇原文作者中国台湾清华大学巫勇贤教授,多年来致力于铁电记忆体的学术研究,其团队曾发表过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,皆已刊登于国际知名期刊,去年也获选为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的期刊封面与编辑精选。目前也与闳康科技进行产学合作,以其专业检设设备与技术,共同推动铁电记忆体研究发展。
然而,欲在铁电记忆体产业取得领先地位,除了于元件创新技术上须具备优势外,相关的电路与系统封装整合技术也是关键,也期待后续能看见产官学界及早掌握契机,协力进行完整策略布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