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元换人民币  当前汇率7.27

俄罗斯计划自研EUV设备:目标更低成本、更高解析度

* 来源 : * 作者 : admin * 发表时间 : 2024-12-20
俄罗斯日前公布了自主开发EUV(极紫外线)光刻设备的计划,力图打造一套比荷兰阿斯麦(ASML)设备更经济且制造更简便的光刻系统。这项计划由俄罗斯科学院微观结构物理研究所主导,目标是通过创新技术实现高竞争力。
根据计划,俄罗斯将采用波长为11.2纳米的激光光源,而非阿斯麦当前主流的13.5纳米波长。11.2纳米波长有望提升分辨率约20%,显著降低光学组件成本,同时减少光学污染,提高关键零件寿命。然而,这种创新技术无法与现有的EUV生态系统兼容,需要俄罗斯从头开始建立全新的光刻体系,包括光学元件设计、光阻剂研发以及相关支撑技术的优化。
技术亮点与挑战
俄罗斯计划采用氙基激光光源,取代阿斯麦使用的锡基系统。据研究负责人Nikolay Chkhalo介绍,11.2纳米波长不仅能提高分辨率,还能简化设备设计,降低制造成本。配套的硅基光阻剂预计在更短波长下表现优异,为小规模芯片生产提供可行性。
然而,采用全新波长标准并非简单调整。包括反射镜、涂层、光罩设计及光阻剂在内的所有光学和化学组件都需重新研发,以确保系统在11.2纳米条件下高效运作。此外,电子设计自动化(EDA)工具也需升级,特别是在光罩数据处理、光学邻近校正(OPC)等关键工艺环节,需基于新的制程模型进行重新校准。
分阶段实施路线图
俄罗斯的光刻机开发计划分为三个阶段:

基础研究与元件测试:集中攻克核心技术并完成初步验证。原型机开发:制造每小时可处理60片200毫米晶圆的设备,并整合至国内芯片生产线。量产设备研发:目标生产每小时可处理60片300毫米晶圆的系统,满足更大规模的制造需求。尽管细节时间表尚未公布,但业内预计,这一全新的EUV光刻生态系统的全面建立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。
背景与产业意义
自2022年以来,俄罗斯因地缘政治局势遭受技术与设备出口限制,特别是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受到严厉制裁。美国及其盟友的措施涵盖芯片、航空零部件以及能源设备等多个高技术领域。而荷兰政府近期也进一步加强对阿斯麦设备的出口管控。虽然主要针对中国,但也间接限制了俄罗斯获取关键设备的能力。
俄罗斯试图通过这一自主研发计划突破技术封锁,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。然而,开发EUV光刻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,涉及多领域技术协同。即便是美国和日本这样的技术强国,也未能在这一领域与阿斯麦抗衡。
阿斯麦之所以在EUV领域占据垄断地位,是因为整合了全球顶尖的光学、材料和工艺技术资源。专家认为,单一国家独立建立完整的EUV生态体系难度极高,即便投入巨大努力,俄罗斯设备的产能和性能仍难以与阿斯麦相提并论。
前景展望
尽管俄罗斯计划的产量仅为阿斯麦设备的37%,光源功率也只有3.6千瓦,但对于俄罗斯国内的小规模生产需求而言,这些设备已能提供基本支持。同时,这一创新技术也可能为未来高解析度芯片制造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。
此外,中国也在探索研发自主光刻设备的路径,希望挑战阿斯麦、尼康和佳能在光刻机市场的领先地位。
俄罗斯的这项计划反映了其在半导体产业中追求技术自主的决心,但真正实现技术突破、建立完整供应链以及形成产业化能力仍需较长时间。未来,这一计划能否成功,可能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