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RAM 价格低迷,南亚科、华邦电股价缘何逆势上扬?
* 来源 : * 作者 : admin * 发表时间 : 2025-02-17
在半导体存储领域,DRAM 市场近期呈现出复杂的态势。存储巨头美光(Micron)发布的令人失望的第二季财测,以及研调机构 Omdia 预测 DRAM 价格下跌趋势将延续至 2025 年下半年,都给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。然而,中国台湾地区的南亚科和华邦电在 17 日股价再度攀升,连续 4 日呈上涨态势。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,三星、SK 海力士和美光今年年内可能停止生产 DDR3 型和 DDR4 型产品,这一消息或许为台厂股价上涨提供了潜在支撑。
DRAM 价格持续下跌
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的报告,个人电脑(PC)、服务器及移动 DRAM 的价格预计将持续下跌至 2025 年第三季度。其中,2025 年上半年预计下降约 10%,下半年下降约 5%。受需求低迷以及中国大陆供应过剩的影响,普通型存储器价格在 2024 年下半年已出现下滑。进入 2025 年,不仅 DDR4 价格持续走低,就连最新的 DDR5 产品价格也未能幸免。
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,作为半导体存储器重要组成部分的 DRAM 价格下跌正在加速。1 月,指标产品的大宗交易价格较上月下跌 6%,连续 5 个月下跌,且跌幅达到 1 年零 10 个月以来的最大值。相关企业负责人指出,除了使用 DRAM 的 PC 等数字产品需求增长乏力外,纯电动汽车(EV)销售低迷也是 DRAM 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此外,除了数据中心等使用的 DDR5 型产品外,三大 DRAM 制造商正加速向通过堆叠 DRAM 制造的 “高带宽存储器(HBM)” 进行生产转型。业界相关人士表示,为了减少手头传统型 DRAM 库存,这些制造商接受了降价要求。
台厂股价逆势上扬之谜
尽管 DRAM 市场价格前景黯淡,但中国台湾存储器厂家南亚科与华邦电自上周三(12 日)起触底反弹,股价连续 3 日上涨,并在 13 日双双涨停。截至 17 日上午 11:00,两只股票涨幅维持在 3 - 5%之间。华邦电成交量已逾 15 万张,在上市个股中排名第二,南亚科成交量也超过 3 万张。
业界有观点认为,DRAM 大宗交易价格有望在下半年回升。据业界相关人士透露,三星、SK 海力士和美光等三大制造商可能在今年年内停止生产 DDR3 型和 DDR4 型产品。一旦这些企业停产,订单有望流向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,甚至可能在夏季之后出现产品短缺的情况。这一潜在的市场变化,或许是南亚科和华邦电股价逆势上扬的重要原因。投资者预期,若台厂能够承接相关订单,将对企业营收和利润产生积极影响,从而推动股价上涨。不过,市场形势依然复杂多变,台厂在面临机遇的同时,也需应对来自市场需求波动、竞争对手策略调整等多方面的挑战。
DRAM 价格持续下跌
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的报告,个人电脑(PC)、服务器及移动 DRAM 的价格预计将持续下跌至 2025 年第三季度。其中,2025 年上半年预计下降约 10%,下半年下降约 5%。受需求低迷以及中国大陆供应过剩的影响,普通型存储器价格在 2024 年下半年已出现下滑。进入 2025 年,不仅 DDR4 价格持续走低,就连最新的 DDR5 产品价格也未能幸免。
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,作为半导体存储器重要组成部分的 DRAM 价格下跌正在加速。1 月,指标产品的大宗交易价格较上月下跌 6%,连续 5 个月下跌,且跌幅达到 1 年零 10 个月以来的最大值。相关企业负责人指出,除了使用 DRAM 的 PC 等数字产品需求增长乏力外,纯电动汽车(EV)销售低迷也是 DRAM 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此外,除了数据中心等使用的 DDR5 型产品外,三大 DRAM 制造商正加速向通过堆叠 DRAM 制造的 “高带宽存储器(HBM)” 进行生产转型。业界相关人士表示,为了减少手头传统型 DRAM 库存,这些制造商接受了降价要求。
台厂股价逆势上扬之谜
尽管 DRAM 市场价格前景黯淡,但中国台湾存储器厂家南亚科与华邦电自上周三(12 日)起触底反弹,股价连续 3 日上涨,并在 13 日双双涨停。截至 17 日上午 11:00,两只股票涨幅维持在 3 - 5%之间。华邦电成交量已逾 15 万张,在上市个股中排名第二,南亚科成交量也超过 3 万张。
业界有观点认为,DRAM 大宗交易价格有望在下半年回升。据业界相关人士透露,三星、SK 海力士和美光等三大制造商可能在今年年内停止生产 DDR3 型和 DDR4 型产品。一旦这些企业停产,订单有望流向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,甚至可能在夏季之后出现产品短缺的情况。这一潜在的市场变化,或许是南亚科和华邦电股价逆势上扬的重要原因。投资者预期,若台厂能够承接相关订单,将对企业营收和利润产生积极影响,从而推动股价上涨。不过,市场形势依然复杂多变,台厂在面临机遇的同时,也需应对来自市场需求波动、竞争对手策略调整等多方面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