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BM产业加速发展:全球竞争格局与中国企业的突破
* 来源 : * 作者 : admin * 发表时间 : 2025-05-14
高带宽存储器(HBM)作为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核心组件,正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焦点。随着AI服务器需求的激增和智能驾驶汽车市场的崛起,HBM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,推动产业链加速升级。据机构数据显示,2024年全球HBM市场规模已达89亿美元,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。
当前,全球HBM市场由SK海力士、三星和美光三家企业主导。其中,SK海力士凭借技术积累和产能扩张占据领先地位。2023年,SK海力士在全球HBM市场中市占率达55%,其HBM3E产品已实现12层堆叠(36GB容量)的量产,并计划在2025年推出16层堆叠(48GB)版本。三星紧随其后,市占率约41%,通过混合键合技术(Hybrid Bonding)提升HBM性能,为下一代HBM4布局奠定基础。
在供应链方面,SK海力士与HANMI Semiconductor、ASMPT等企业合作,其TC Bonder设备在HBM3E领域占据全球90%的市场份额。三星则依托日本Toray、韩国SEMES等供应商,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。值得注意的是,混合键合技术被视为HBM4的关键突破方向,SK海力士和三星均计划在2025-2026年将其应用于下一代产品。
与此同时,中国企业正在加速追赶。国泰海通研报指出,长鑫存储已提前实现HBM2量产,并计划在2026-2027年突破HBM3和HBM3E技术。尽管目前国产化率仍较低,但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3440亿元支持,中国HBM产业链正在完善。2025年,中国HBM材料专利申请量已占全球40%,在硅中介层和低温键合胶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进展。
面对全球HBM需求的爆发式增长,市场对产能和技术的争夺愈发激烈。SK海力士2024年资本支出增至27万亿韩元,用于扩建HBM生产基地;三星也加大设备投资,计划2025年推出HBM4样品。机构预测,2025年全球HBM产能将主要用于满足英伟达、AMD等AI芯片厂商的需求,而混合键合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提升HBM的性能上限。
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HBM国产化不仅是技术突破的挑战,更是保障AI产业链安全的关键。随着国内企业在先进封装、材料研发等环节的持续投入,HBM市场格局有望在未来几年发生深刻变化。如何在技术迭代中抢占先机,将成为决定全球半导体产业话语权的重要因素。
当前,全球HBM市场由SK海力士、三星和美光三家企业主导。其中,SK海力士凭借技术积累和产能扩张占据领先地位。2023年,SK海力士在全球HBM市场中市占率达55%,其HBM3E产品已实现12层堆叠(36GB容量)的量产,并计划在2025年推出16层堆叠(48GB)版本。三星紧随其后,市占率约41%,通过混合键合技术(Hybrid Bonding)提升HBM性能,为下一代HBM4布局奠定基础。
在供应链方面,SK海力士与HANMI Semiconductor、ASMPT等企业合作,其TC Bonder设备在HBM3E领域占据全球90%的市场份额。三星则依托日本Toray、韩国SEMES等供应商,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。值得注意的是,混合键合技术被视为HBM4的关键突破方向,SK海力士和三星均计划在2025-2026年将其应用于下一代产品。
与此同时,中国企业正在加速追赶。国泰海通研报指出,长鑫存储已提前实现HBM2量产,并计划在2026-2027年突破HBM3和HBM3E技术。尽管目前国产化率仍较低,但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3440亿元支持,中国HBM产业链正在完善。2025年,中国HBM材料专利申请量已占全球40%,在硅中介层和低温键合胶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进展。
面对全球HBM需求的爆发式增长,市场对产能和技术的争夺愈发激烈。SK海力士2024年资本支出增至27万亿韩元,用于扩建HBM生产基地;三星也加大设备投资,计划2025年推出HBM4样品。机构预测,2025年全球HBM产能将主要用于满足英伟达、AMD等AI芯片厂商的需求,而混合键合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提升HBM的性能上限。
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HBM国产化不仅是技术突破的挑战,更是保障AI产业链安全的关键。随着国内企业在先进封装、材料研发等环节的持续投入,HBM市场格局有望在未来几年发生深刻变化。如何在技术迭代中抢占先机,将成为决定全球半导体产业话语权的重要因素。
上一条: 全球芯片TOP 10:英伟达称霸,ST和英飞凌落榜
下一条: 威刚首季获利强劲增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