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DD缺货加剧,QLC NAND成AI存储新焦点
* 来源 : * 作者 : admin * 发表时间 : 2025-11-07
受人工智能服务器需求爆发推动,全球存储市场正经历结构性紧缺。传统企业级硬盘(HDD)交付周期已延长至两年以上,北美及中国主要云服务厂商纷纷紧急加单,转而大规模采购高容量固态硬盘(SSD)以应对数据中心建设提速带来的存储压力。
由于HDD产能高度集中且采用“按订单生产”模式,供应难以快速响应激增需求。供应链消息显示,多家云服务商已提前签订2026年长期合约,锁定HDD及企业级SSD货源。在此背景下,希捷虽小幅上调年度资本支出约5%,试图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出货能力,但西数仍持谨慎扩产态度,整体供给弹性有限。
更关键的是,HDD短缺正加速存储技术路线切换。尽管SSD价格仍是HDD的3至4倍,云厂商仍被迫转向128TB甚至256TB级别的QLC NAND SSD作为替代方案。一颗256TB SSD需搭载32颗2Tb QLC颗粒,对上游产能形成巨大压力。目前,美光已将报价周期从季度调整为每周议价,铠侠直言“无货可交”,三星西安工厂则处于NAND制程从V6向V8过渡阶段,上半年产出受限。
中国云服务商在第二季度才意识到HDD供应危机,随即大幅提升SSD采购规格,从过去的8TB/16TB迅速转向64TB/128TB产品。叠加北美需求,原厂2026年QLC NAND产能已被提前预订一空。据国内机构CFM预测,第四季度企业级SSD及NAND颗粒价格涨幅将超20%,部分型号涨幅达30%–40%;2026年服务器对SSD的位元需求有望较2025年增长近50%。
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DRAM、NAND与HDD三大存储品类首次同步出现短缺。慧荣科技总经理苟嘉章指出,过去三个季度价格持续上扬,此轮涨价周期预计至少延续至2026年。随着QLC良率提升与高堆叠层数技术成熟,其成本优势日益凸显。市场原先预计QLC将在2028年成为主流,如今这一时间点可能提前至2027年,届时QLC位元产量或将超越TLC。
展望未来,下一代PLC NAND(每单元存储5比特)虽能进一步提升密度,但其可靠性与寿命仍面临挑战,预计最早于2027–2028年小规模导入特定场景。在AI驱动的存储革命中,技术迭代与产能博弈正共同重塑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格局。
由于HDD产能高度集中且采用“按订单生产”模式,供应难以快速响应激增需求。供应链消息显示,多家云服务商已提前签订2026年长期合约,锁定HDD及企业级SSD货源。在此背景下,希捷虽小幅上调年度资本支出约5%,试图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出货能力,但西数仍持谨慎扩产态度,整体供给弹性有限。
更关键的是,HDD短缺正加速存储技术路线切换。尽管SSD价格仍是HDD的3至4倍,云厂商仍被迫转向128TB甚至256TB级别的QLC NAND SSD作为替代方案。一颗256TB SSD需搭载32颗2Tb QLC颗粒,对上游产能形成巨大压力。目前,美光已将报价周期从季度调整为每周议价,铠侠直言“无货可交”,三星西安工厂则处于NAND制程从V6向V8过渡阶段,上半年产出受限。
中国云服务商在第二季度才意识到HDD供应危机,随即大幅提升SSD采购规格,从过去的8TB/16TB迅速转向64TB/128TB产品。叠加北美需求,原厂2026年QLC NAND产能已被提前预订一空。据国内机构CFM预测,第四季度企业级SSD及NAND颗粒价格涨幅将超20%,部分型号涨幅达30%–40%;2026年服务器对SSD的位元需求有望较2025年增长近50%。
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DRAM、NAND与HDD三大存储品类首次同步出现短缺。慧荣科技总经理苟嘉章指出,过去三个季度价格持续上扬,此轮涨价周期预计至少延续至2026年。随着QLC良率提升与高堆叠层数技术成熟,其成本优势日益凸显。市场原先预计QLC将在2028年成为主流,如今这一时间点可能提前至2027年,届时QLC位元产量或将超越TLC。
展望未来,下一代PLC NAND(每单元存储5比特)虽能进一步提升密度,但其可靠性与寿命仍面临挑战,预计最早于2027–2028年小规模导入特定场景。在AI驱动的存储革命中,技术迭代与产能博弈正共同重塑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格局。






关闭返回